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宋琬,被视为胶东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化名人。他出生于莱阳一个世代书香的家庭,文才出众,常年游历各地,广泛结交了众多省份的文人雅士。在许多文人的作品中,宋琬常常被提及,显示出他的影响力。
例如,江南的文士董含(顺治十八年进士)在其所著的笔记《三冈识略》中,详细记录了一则宋琬为他讲述的传说故事。这个故事是传统文化中非常流行的“托生”题材,如果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,就是“前世记忆”。
所谓“前世记忆”,是指一个人在今生的头脑中,自动存有前生的另一种人生经历,类似于轮回投胎。这种概念虽然与现在科学的观点相悖,但在民间传说中却屡见不鲜,像蒲松龄的《聊斋志异》便包含了大量类似的故事。
董含的这则叙述与《聊斋志异》中的某些情节颇为相似,整体内容大致如下:
某年某月,在山东莱州府潍县,秀才刘曰瑚的妻子即将临盆,顺利诞下一名男婴。奇怪的是,这名婴儿出生后,先是四处环顾,似乎在思索,片刻之后,才放声大哭。
展开剩余63%刘曰瑚及其家人对此感到无比惊讶,尝试着与男婴进行交流,结果没想到,男婴竟然也能流利地回应。他透露,自己前世姓王,名叫王晋,曾为登州的进士,担任过道台,日子过得十分富足。然而,因病去世,未曾想到转世后居然到了这里。他心中仍挂念前世的事务,希望刘曰瑚能通知他的家人,前来潍县相见。
这一番言论让刘曰瑚愕然不已。男婴能如此细致地描述前生的经历,让他倍感不敢怠慢,立刻按照所述的地点去告知王晋的亲属。王晋的两个儿子、一个女婿与妾李氏闻讯后,立刻赶到刘曰瑚的家中,与男婴见面。男婴细致地回忆起前世的往事,令王晋的儿子们惊恐又悲痛,不禁跪地痛哭。
更让人咋舌的是,男婴在与李氏见面后,曾提出一个问题:“当年埋在床下的五百两银子还在吗?”李氏听后,心中百感交集,泪流满面,回答:“公去世后,这钱便被取出来用来办理丧事了。”
对话至此,现场的人们无不相信:这个男婴的前身就是王晋。感慨之余,王晋的两个儿子决定将父亲遗产的一半赠与刘曰瑚。从此,两家关系亲如一家,往来频繁如亲戚一般。
这便是故事的核心情节。从现代人的视角来看,这一事件显得荒诞不经,或许仅能视作一个“传说”,并且其中还可能夹杂着文学的夸张成分。然而,董含在《三冈识略》中明确提到:“莱阳的宋琬亲眼见证了这一事件,特意为我叙述。”由此可以推测,这个故事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其真实的人物原型。
在阅读《三冈识略》中的这段记载后,笔者曾特地查阅了《登州府志》,但并未发现名为“王晋”的登州籍进士。这段故事的主体究竟是何许人也,至今仍无从考证。尽管这个故事看似荒诞,但它无疑属于古典文学的范畴,因此记录下来,作为读书笔记,与大家分享。(本文作者:耳左月)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