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太祖朱元璋作为历史上一位令人畏惧的帝王,以其狠辣和权力欲闻名。他为了确保自己的统治,不惜对追随自己的忠臣进行大规模的清洗,很多功臣最终满门抄斩,甚至家族全被灭绝。朱元璋的儿子,朱棣,虽然同样以残暴为人所知,但他在靖难之后的屠杀,并不仅仅局限于宫廷内外的旧臣,还扩展至整个后宫。而这父子两人尽管政权上极为血腥,然而在家庭中,他们对待亲人的态度却有着不同的一面。他们关心家人的命运,朱元璋为后代提供了超越法律的优待,而朱棣则保留着对兄弟和子侄的基本恩情。即便是建文帝朱允炆,也未必真心想要置父亲与叔叔们于死地,尽管在位时有杀害亲戚的嫌疑,实际上他只是想将他们废除以稳固自己的地位。
相比之下,明宣宗朱瞻基的行径堪称极端。他成为历史上最残酷对待宗室的帝王,开创了直接处决宗亲的先例。他不仅残忍地杀害了亲二叔,并且一举夺走了九位藩王的性命,这一纪录直到明朝灭亡都未曾被打破。
朱棣育有四子:长子朱高炽、次子朱高煦、三子朱高燧、四子朱高燨。这些孩子中,前面三个是正妻徐氏所生,最后一个是庶出。虽然朱棣的子嗣并不多,但他的家庭并不平静,长子朱高炽天生肥胖,且缺乏武功,这令一直自视为武将的朱棣感到失望,虽然如此,他依然遵从父亲的安排,立朱高炽为继承人。而次子朱高煦,凭借在靖难中的英勇表现,得到了父亲的宠爱。三子朱高燧则因其年轻且心思敏捷,获得了朱棣的青睐。由于父亲对长子的失望以及对二三子过多的溺爱,长子与二三子产生了暗中的权力争斗。朱高煦公开谋取皇位,而朱高燧则选择在背后阴谋,甚至不惜借机毒死朱棣。
展开剩余72%在这一权力斗争中,朱瞻基作为朱棣的长孙,继承了更为特殊的地位。由于朱棣在梦中见到父亲朱元璋交给他一块象征权力的圭,配以预示“传世之孙,永世其昌”的预兆,他坚信朱瞻基是福星。此后,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夺取皇位的决心,并早早将朱瞻基视为未来的继承人。
然而,随着朱瞻基渐渐长大,他对自己继承权的不安全感愈加深刻。爷爷虽喜爱自己,但由于父亲和叔叔们的权力斗争,朱瞻基深知自己如若依赖父亲,自己的地位便不稳固。特别是当时的二叔三叔虎视眈眈,他不得不为未来的争斗埋下了深深的仇恨。朱棣虽然不满长子朱高炽,但在长期观察后,他认为朱高炽还是最适合管理国家,于是在永乐十五年将朱高煦削职为乐安州王,而后者依旧不死心,多次图谋反叛。
最终,朱棣北征时突然去世,朱高煦在没有任何警觉的情况下没能及时反应,错失了篡位的机会,导致朱高炽顺利继位。然而,短短一年后,朱高炽去世,朱瞻基迅速赶回北京,朱高煦的反叛计划再次失败。为了彻底解决威胁,朱瞻基开始了针对二叔的清算,并决定亲自出征以确保彻底剿灭叛乱。
朱高煦虽身陷危机,但依然敢于反抗。在宣德元年,他公开谋反,但却在朱瞻基亲征的压力下放弃了抗争,选择向侄子朱瞻基投降。然而,朱瞻基并不愿意宽恕这个曾威胁自己继位的二叔,他决定不背负“杀叔”的恶名,而是将朱高煦废为庶人,囚禁在“逍遥城”中。虽然名字带有“逍遥”二字,但实际却是一座严密的监狱。在此困守期间,朱高煦渐感不甘,他开始愈发憎恨朱瞻基,并最终策划了一场惨烈的报复。
一天,朱瞻基忽然决定探视被废的二叔,没想到在监禁中,朱高煦竟然用脚绊倒了他,这一举动令朱瞻基怒火中烧。在那一瞬间,他彻底放下了“杀叔不杀叔”的顾虑,决心亲自处理这个不知悔改的二叔。于是,朱瞻基下令将朱高煦活活烤死,令人发指的暴行也从此开始。为了彻底斩草除根,他还命令将朱高煦的全家族一并处决。
朱高煦的一生充满悲剧,他的十一个儿子中,幸存的仅有几个,但最终都未能逃过死亡的厄运。所有和他相关的亲戚都遭遇了血腥的清算,整个“逍遥城”成了泣不成声的地方。
在结束这一切后,朱瞻基又想到了朱高煦的次子朱瞻圻。为了不留下任何隐患,朱瞻基亲自派人将朱瞻圻杀害,彻底杜绝了朱高煦一家的所有后代。至此,朱高煦的血脉完全断绝,留下的仅是深重的仇恨与暴虐的历史。
在此时,朱瞻基本已心生厌烦对宗室的暴虐,但为了权力的巩固,他对其他宗亲的态度也变得极为决绝。虽然他在成功铲除朱高煦之后,也选择收手,没有继续清算其他宗亲,但他却成为了明朝史上唯一一位亲自诛杀了九位藩王的帝王,令明朝的宗室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辉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